許傑 58歲。原國家信訪局黨組成汽車貸款員、副局長
  中紀委“打老虎”提貸款速 16小時 通報3名廳局級以上官員被查
  早報usb記者 陳良飛
  十八屆三支票借款中全會後,中央紀委“打老虎”提速。
  昨天上午10時55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宣佈,國家信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信用貸款查。據新華網報道,中央組織部已決定免去其領導職務,現正在按程序辦理。
  11月27日17時55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湖北省副省長郭有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當天19時12分通報,江蘇新聞出版局副局長蔣國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
  在16小時之內,中央紀委監察部通過官方網站通報了3名廳局級以上官員被調查的消息,彰顯了中央反腐的力度和決心。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昨晚發表評論稱:“一邊是意氣風發身居高位,一邊是肆無忌憚腐敗墮落,從陳柏槐到郭有明再到許傑,近期幾位副部級官員相繼落馬,令人嗟嘆也發人深省。飛得越高,跌得越慘,這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權力規律?腐敗易發多發,又暴露出怎樣的制度漏洞?打掉‘老虎’,表明反腐決心;約束權力,才有清正清廉!”
  除此之外,就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接受調查一事,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昨天證實,蔡榮生確實正在接受調查,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有關他的進一步消息,會通過新聞渠道進行發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認為,這麼多的“老虎”相繼落馬,正是中央紀委加大查處力度的體現,也是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今年年初提出的“當前以治標為主”的反腐新思路的具體體現。
  記者註意到,8月27日,中央政治局通過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把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作為重要任務和工作目標”。
  “也就是說,能否遏制腐敗蔓延勢頭是決定我們未來能否取得反腐敗成功的關鍵。把這個關鍵因素設置為未來5年的階段目標,正是抓住了問題的根本。”任建明說。
  第13只“老虎”落馬
  中共十八大以來的省部級官員落馬人數已經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份的數字。
  昨天上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佈消息,國家信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根據媒體相關報道,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第三名落馬的副省級官員,另外兩名分別是湖北省副省長郭有明和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柏槐。
  資料顯示,現年58歲的許傑是國家信訪局排名第一的副局長,曾長期在信訪系統工作,其1989年任中辦國辦信訪局辦公室副主任、主任。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掛職任山東省昌邑縣副縣長。2000年9月任國家信訪局辦公室主任。2005年6月任國家信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國家信訪局網站有關許傑的消息,最近的是2013年4月20日。消息顯示,4月19日下午,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家信訪局局長舒曉琴到來訪接待司看望來訪接待司和國信賓館的幹部職工。20日上午,舒曉琴到北京市馬家樓接濟服務中心調研,許傑陪同調研。
  據媒體統計,中共十八大後,已有13名副省級以上官員落馬。這13人分別為李春城、劉鐵男、倪發科、郭永祥、王素毅、李達球、王永春、蔣潔敏、季建業、廖少華、陳柏槐、郭有明、許傑。
  在2003年至2012年,共有80多名省部級官員落馬,年均落馬數字為8人左右,最多的一年為12人。
  以工作單位來區分,在過去十年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中,70%的落馬官員在地方省份工作,30%的落馬官員來自中央部委、央企等單位。
  今年已經落馬的13名省部級官員也完全符合這一比例。劉鐵男、王永春、蔣潔敏、許傑等4人在中央部委或央企工作,占落馬省部級官員的30%,其他9人來自地方省份,占70%。
  中紀委表示,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機關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堅決糾正“四風”,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嚴肅查處黨員幹部和國家工作人員中的腐敗行為,保持了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任建明認為,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除了加強制度建設外,仍然要以治標為主,總結過去多次反腐“半途而廢”的教訓,不給腐敗者任何的僥幸心理。
  任更認為,目前的火候還不夠,還沒有形成強大的威懾。“31個省份的紀檢監察機構也應該響應中央的號召,加大腐敗官員的查處力度。”任建明說,“切忌查處了一部分案件之後就認為達到目的。”
  第一輪巡視顯威力
  今年5月份開始的中央第一輪巡視工作威力開始顯現。
  在11月5日的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在線訪談中,中央紀委副書記、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張軍首次證實,10月28日中央紀委立案調查的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嚴重違法違紀案,就是巡視中發現的案件。
  今年5月至7月,由中央第六巡視組組長、遼寧省委原書記張文岳領銜的中央第六巡視組進駐貴州。9月25日,在向貴州反饋巡視情況時,張文岳稱,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少數領導幹部搞權錢交易;有些案件的處理上存在查處不及時、處理偏輕等問題;工程建設、礦產開發、土地出讓等領域腐敗案件易發多發。
  一個月之後,廖少華應聲落馬。
  值得關註的是,除了廖少華,在這些落馬的“老虎”中,遭查處的陳柏槐、郭有明、蔡榮生等人均來自第一輪中央巡視組進駐單位。
  其中,陳柏槐、郭有明來自湖北省,在第一輪巡視工作中,該省份由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率領的中央第二巡視組負責巡視。
  在反饋中,杜德印稱,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個別領導幹部以權謀私,一些基層單位和農村幹部的腐敗問題呈上升趨勢。在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作風建設方面,少數領導幹部存在片面的政績觀,在經濟發展中不能很好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中國人民大學則是今年第一、二輪巡視單位中唯一的教育部部屬大學,蔡榮生外逃前任該校招生就業處處長。
  今年9月29日,中央第十巡視組組長陳際瓦向中國人民大學反饋稱,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懲防體系建設特別是財務管理、領導幹部薪酬管理、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在執行民主集中制和幹部選拔任用方面,一段時間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貫徹不夠到位,幹部任用和管理不盡規範。
  值得關註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幹部職工在中央巡視組巡視期間反映了學校存在行政化色彩較濃、科研經費管理不規範、傳統的辦學優勢和特色存在弱化傾向等問題。
  在11月5日的訪談中,張軍明確,中央紀委要求有關部門應當優先辦理巡視移交的問題和線索,並應當在確定的期限內向中央巡視領導小組辦公室反饋他們的辦理情況和結果。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抓緊辦理首輪巡視移交的問題和線索,首輪巡視6-8月份結束了,9、10月都在抓緊進行這些工作。”張軍透露,“我們還要在2014年元旦前彙總首輪巡視反饋以後整改的情況,成果運用的情況,要向中央報告。”
  在任建明看來,儘管目前中央紀委並未確認這些官員的落馬緣於中央巡視組在巡視過程中收集到的線索,但肯定存在聯繫。
  “今年以來,可以看到中央加強了巡視工作,廣大幹部群眾也更加相信中央巡視組,因而會更加積極地向巡視組提供線索和舉報材料。”任建明說。
  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化
  除了查處信息的及時披露,中央紀委的“開放日”活動日益頻繁,也顯示中國在反腐機構及辦案信息的披露上更加透明化。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11月26日,中央紀委舉辦開放日活動,由中聯部邀請來自歐盟國家的17名資深媒體人士到中央紀委機關考察。
  在當天的活動中,由這17位資深媒體人士組成的“筆尖下的中國”歐洲考察團分別參觀了中央紀委新聞發佈廳、機關部分辦公區,觀看了廉政公益廣告,聽取了中央紀委概況、廉政教育情況、信訪舉報工作流程和查辦案件工作流程的介紹,考察團與中央紀委常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崔少鵬及中央紀委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
  雙方還就怎樣監督權力行使、如何處理信訪舉報等問題進行交流。這些記者中有多位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他們紛紛就感興趣的中國反腐敗話題進行提問,中央紀委相關負責人有針對性地作了回答。
  事實上,半年前的5月24日,中央紀委剛剛舉辦過一次“開放日”活動。當天,來自亞、非、歐、美14個國家的14名政要、智庫學者和資深媒體人士到中央紀委機關考察,“實地走訪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瞭解十八大以來黨的反腐倡廉建設情況”。
  也正是在5月24日的“開放日”活動中,中央紀委藉著向來訪外賓介紹的機會首次對外透露,中央紀委目前有10個查辦案件室(紀檢監察室),其中,1-4查辦案件室主要查辦國家機關和國有企業的腐敗案件,第5-10查辦案件室主要查辦31個省、市、自治區黨政機關的腐敗案件。
  這也顯示其時中央紀委的內設機構改革已告結束。
  在這次改革中,中央紀委將紀檢監察室由原來的8個增加到了10個,新增的第9、第10紀檢監察室分擔西北、東北兩個區域的案件查處等工作,原來的黨風廉政建設室、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室合併為黨風政風監督室,執法監察室和績效管理監察室也合二為一,成立新的執法和效能監督室。
  不過,相對於開始調查時的信息公開,紀檢部門在調查過程中的信息公開仍有欠缺。在《中國新聞周刊》搜集的88個案例中,在紀委的調查階段,通常是只在開始調查時公開一次,此後再無消息。
  《中國新聞周刊》建議,在網絡傳播的背景下,紀檢機關應該改變過去關門辦案的觀念,建立一種階段性公開的機制——在案件調查的各個節骨眼上,比如帶走、立案、移交司法等環節,除非確需保密,應儘量給民眾一個交代。
  “蒼蠅”“老虎”一起打振奮人心
  據新華社電 再過幾天,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就滿一年了。“中共反腐不做錶面文章”“大力反腐,讓基層和百姓看到了希望”——中外學者和基層幹部群眾普遍反映,十八大之後中國反腐倡廉力度大、效率高,為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展創造了良好氛圍。
  “腐敗是社會的毒瘤,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經濟快速發展、財富不斷增加,領導幹部使用權力有了更大空間,一些人的貪欲也因此膨脹,濫用公權中飽私囊的腐敗大案明顯增多,散髮出的糜爛臭氣腐蝕黨的肌體、消磨民心士氣,阻礙經濟發展、損害社會和諧。
  “打鐵還需自身硬”,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向世界宣示了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的決心。“蒼蠅老虎一起打”“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堅決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做鬥爭”,錚錚誓言很快變成令人振奮的反腐舉措。
  一系列大要案的查處,讓人真切感受到中央嚴懲腐敗的堅強決心。曾經身居高位的薄熙來、劉志軍、李春城、劉鐵男、倪發科等被依法查處、追究,上萬名違反八項規定的人員被查處,都充分證明瞭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鄭重承諾:“不管涉及到什麼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
  從思想上找源頭、從言行上抓作風、從制度上堵漏洞,反腐敗標本兼治正在加速。從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從主要節假日禁止用公款送禮、嚴管公款消費到強化黨的紀律檢查體系建設,反腐制度建設不僅框架越來越完善,內容也在不斷細化、深化,讓公職人員明白要求何在、無可推諉,讓公眾明白紅線何在、如何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正在快速推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擲地有聲的論斷及關於制度建設的一系列決策表明,反腐敗絕不是一陣風,而是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恆。
  十八大一年來的反腐敗實踐讓人們清晰看到,我們黨有決心、有能力管好幹部隊伍,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帶領中國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前進。
  加強反腐體制機制創新編織能關住權力的籠子
  綜合新華社電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些廉政研究專家近日表示,要從根本上推進反腐敗,必須改革舊的體制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編織起強有力的能真正關住權力的制度籠子。
  用制度約束權力,首先要劃清權力的邊界。因此,《決定》明確提出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認為:“這一方面告訴社會公眾政府擁有權力的數量、規模,另一方面便於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所以權力清單制度是一種從根本上和源頭上預防腐敗的重要措施。”
  約束權力要靠制度,加強和推進反腐敗更要靠制度來保障。《決定》從多個方面提出創新反腐敗體制機制,包括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等。
  多位專家表示,這些具體舉措的實施,將改變現存的反腐敗機構職能分散,形不成合力的問題,也有利於解決腐敗案件頻發卻責任追究不夠、紀檢監督存在死角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求是》雜誌社研究員黃葦町同時提出,有了好的制度,還要完善監督,包括來自群眾的監督。“中央在抓制度上確實在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而且吸收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各種意見和建議,黨的制度建設有望在短期內取得比較大的進展。”黃葦町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一直強調抓作風建設,《決定》也提出要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專家指出,這是對中央“八項規定”做出的制度化舉措。
  “‘八項規定’出台時,有人擔心會成為一陣風,不能建立起長效機制,這一條例的出台恰恰回應了這些疑問,表明我們黨將通過制度化方式使‘八項規定’產生長遠影響。”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過勇說。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薑明安認為,在推進制度反腐的同時,還應加強法治反腐,也就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法律,限制和規範公權力行使的範圍、方式、手段、條件與程序,為公權力執掌者創設公開、透明和防止其濫用的運作機制,以達成使公權力執掌者不能腐敗、不敢腐敗,從而逐步減少和消除腐敗的目標。
  “公開透明才是最好的反腐良藥。”上海政法學院教授湯嘯天認為,一些權力行使不規範、自由裁量權過大,又缺乏有效的監督。應通過財產公示、住房聯網、民主決策等方式為官員打造反腐“防火牆”,既增強官員“免疫力”,又增強制度“殺傷力”。
  “考核考察查不出貪官值得深思,至少說明一些制度還有待強化,比如‘帶病提拔’問題官員,他不升遷別人就沒機會,甚至巴不得他走!下屬既不敢反映問題,也不願反映問題。” 中央黨校教授王懷超說。
(編輯:SN04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d51ndmq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